小石仙桃,中藥名。為蘭科植物細葉石仙桃PholidotacantonensisRolfe的全草或假鱗莖。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肺,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高熱,頭暈,頭痛,肺熱咳嗽,咳血,急性胃腸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小石仙桃別名
對葉草、雙葉巖珠、巖珠、雙葉石棗、珠蘭、巖豆、山棗、小葉石橄欖、水橄欖柳仔、果上葉性味歸經
味苦、微酸,性涼。歸肺、肝、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滋陰潤肺,解毒。主治 用于高熱,頭暈,頭痛,肺熱咳嗽,咳血,急性胃腸炎,慢性骨髓炎,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相關論述1、《浙江藥用植物志》:“清熱,滋陰,潤肺,解毒。主治感冒,肺熱咳嗽,咳血,急性胃腸炎,慢性骨髓炎,關節腫痛,跌打損傷。”
2、《福建藥物志》:“清熱涼血。主治咳嗽,高熱,頭暈,頭痛,支氣管炎,風火牙痛,小兒疝氣。”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頭暈,頭痛:鮮細葉石仙桃30-60g,鉤藤、菊花各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肺熱咳嗽,咳血:鮮細葉石仙桃假鱗莖30-90g。水煎調冰糖服。
3、治慢性骨髓炎:鮮細葉石仙桃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用淡米酒浸軟,搗汁,外搽患處。(2-3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直徑1.5-8mm,表面有干枯的膜質鱗葉,下側有須狀細根,上側節處有數個長卵形假鱗莖,假鱗莖長0.8-2cm,直徑0.4-0.9cm,頂端有葉2枚,長1-8cm,寬4-12mm,黃綠或綠色,具數條平行脈。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