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藤,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戟葉白粉藤Cissushastata(Miq.)Planch.的藤莖。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痹,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四方藤別名
寬筋藤、紅寬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螞蝗藤、軟筋藤、風藤、方藤、紅四方藤、翼枝白粉藤、山老鴰藤。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平。歸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 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肢體麻痹,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泡酒搽。注意事項 《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瘀者勿服。”相關論述1、《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腰肌勞損。”
2、《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痢疾,風濕骨痛,四肢麻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痹痛,關節(jié)脹痛,筋絡拘急:四方藤15-30g,水煎服;或浸酒內服外搽。(《廣西本草選編》)
2、治筋骨損傷:四方藤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附注 與本種形態(tài)近似、效用稍差的有六方藤CissushexangulariaThorelexPlanch.,莖有六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切段,曬干。炮制方法 洗凈,潤透,斜切薄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本品呈四角形條狀,長50-70cm,直徑0.5-1.8cm,稍扭曲,節(jié)上有托葉和卷須的殘基,節(jié)間長7-20cm,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皺紋。質堅韌。斷面不整齊,皮部薄,木質部稍帶紅黃色,密具導管,木部射線極狹,髓部帶紫色。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項。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