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毛蕨貫眾,中藥名。為烏毛蕨科烏毛蕨屬植物烏毛蕨BlechnumorientaleL.的根莖。植物烏毛蕨,分布于我國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之功效。主治感冒,頭痛,腮腺炎,癰腫,跌打損傷,鼻衄,吐血,血崩,帶下,腸道寄生蟲。
中文名稱
烏毛蕨貫眾別名
青蕨倪、大英雄、大蕨鋸草、鐵蕨、黑蕨貓《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鐵蕨黑蕨貓《廣西中草藥》,黑狗脊、龍船蕨(南藥《中草藥學》),大鳳尾草《中藥大辭典》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主治 感冒,頭痛,腮腺炎,癰腫,跌打損傷,鼻衄,吐血,血崩,帶下,腸道寄生蟲。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涂。藥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
2、縮短凝血時間作用。
相關論述1、《臺灣藥用植物志》:“嫩芽治頭痛,腹痛,腫瘍,外傷。”
2、《廣西民族藥簡編》:“治感胃,驅蛔蟲,預防流感、流腦。”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流感,乙腦,烏毛蕨12g,板藍根15g,大青葉12g。水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腮腺炎,烏毛蕨15g,海金沙藤15g,大青葉12g。水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3、治無名腫毒,紅熱辣痛,烏毛蕨、小金衣草、救必應各60g。水煎溫服。藥渣搗爛加鹽少許外敷患處。(《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4、治鼻衄,烏毛蕨根莖燒灰存性,研末,用消毒棉花蘸藥末塞鼻內(nèi)。(《福建藥物志》)
5、治白帶,烏毛蕨根莖切片,醋浸透,慢火烤干,研未,每次6g,米湯送服,每日2次。(《福建藥物志》)
6、治漆過敏,烏毛蕨根莖研末,水粉、芝麻油適量,調(diào)勻涂患處。(《福建藥物志》)
7、治蛔蟲病,鉤蟲病,烏毛蕨15g,使君子9g。水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根莖,削去葉柄、須根,除凈泥土,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呈圓柱形或棱柱形,上端稍大,長10-20cm,直徑5-6cm;棕褐色或黑褐色。根莖直立,粗壯,密被有空洞的葉柄殘基及須根和鱗片。葉柄殘基扁圓柱形,表面被黑褐色伏生的鱗片,脫落處呈小突起,粗糙;質(zhì)堅硬,橫斷面多呈空洞狀,皮部薄,有10余個點狀維管束,環(huán)列,內(nèi)面2個稍大。葉柄基部較粗,外側有一瘤狀突起,簇生10余條須根。氣微弱而特異,味微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