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顆針,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BerberiswilsonaeHemsl.etWils.的根。分布于甘肅、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濕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目赤腫痛,小兒口瘡,熱毒癰腫。
中文名稱
小三顆針別名
小黃連、三爪黃連、小黃連刺、酸咪咪、刺黃芩、土黃連、老鼠子刺、小雞腳黃刺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 用于濕熱瀉痢,黃疸,肺熱咳嗽,目赤腫痛,小兒口瘡,熱毒癰腫。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滴眼;或研末敷。藥理作用 根含小檗堿。對細(xì)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有效。相關(guān)論述1、《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癰腫瘡?fù)矗?a href="http://www.hmhmm.cn/tags-4566.html" title="結(jié)膜炎"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4382FF;">結(jié)膜炎,小兒口腔糜爛。”
2、《云南中草藥選》:“治腸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癥,急性結(jié)膜炎,乳腺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瘡癤。”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急性腸炎、痢疾:小三顆針、地瓜藤尖各12g,水煎服。
2、治急性結(jié)膜炎:小三顆針、車前草、白菊花各12g,煎水洗。
3、治瘡癰:小三顆針、金銀花、枯梗各9g,甘草3g,水煎服。(1-3方出自《本草圖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呈類圓柱形,稍彎曲,有少數(shù)分枝,長短粗細(xì)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細(xì)皺紋,栓皮易剝落。質(zhì)堅(jiān)硬,不一折斷。斷面纖維性,鮮黃色,有略似放射狀紋理;髓小。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