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子,中藥名。為菊科萵苣屬植物萵苣LactucasativaL.的果實。植物萵苣,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赤有野生。具有通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之功效。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
中文名稱
萵苣子別名
白苣子《山西中藥志》,苣勝子、生菜子《河北中草藥》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微溫。入胃、肝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乳汁,利小便,活血行瘀。主治 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陰囊腫痛。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服3g。外用:適量,研末涂擦;或煎水熏洗。注意事項 本品可降低性欲引起陽痿、健忘等,矯正藥為乳香、蜂蜜。藥理作用1、利尿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關(guān)論述1、《食療本草》:“悅澤人面。”
2、《綱目》:“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冶乳汁不通,①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②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一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綱目》)③苣勝子30g,王不留行12g,漏蘆9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用萵苣子,不拘多少,微炒研細末。每服三錢,用好酒調(diào)服。(《萬病回春》接骨散)
3、治黃疸如金,萵苣子一合。研,水煎服。(姚可成《食物本草》)
4、治陰囊?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綱目》)
5、治癤瘡瘢上不生髭發(fā),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姜末,頻擦之。(《摘玄方》)
6、治遺精,苣勝子9g,菟絲子6g,五味子9g。水煎服;或研末沖服,每服3g,每日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貯藏于干燥通風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瘦果呈長橢圓形至卵圓形而扁,一端漸尖,另一端鈍圓。長3-5mm,寬1-2mm。外表灰白色,棕褐色,黑褐色。瘦果的每一面具7-8條形成順直紋理的縱肋,用時可搓去外皮,多搓時即呈細毛狀(纖維狀)。搓去外皮后,即露出棕色的種仁,富油性。氣弱,味微甘。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