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羊泉,中藥名。為茄科植物青杞SolanumseptemlobumBunge的全草或果實。分布于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咽喉腫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癬瘙癢。
中文名稱
蜀羊泉別名
羊泉、羊飴、漆姑、青杞、野茄、小孩拳、紅葵、野茄子、野枸杞、野辣子、藥人豆。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肺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咽喉腫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癬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目昏目赤,皮膚瘙癢。”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急性咽喉炎,感冒咽痛和皮膚癰疽潰瘍等。相關配伍1、治咽喉腫痛:鮮野茄60g。水煎服,日服3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視物不清:紅葵果6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3、治食管癌:蜀羊泉、白花蛇舌草、威靈仙、白茅根各30g。水煎服。(《實用內科手冊》1986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