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紫菀,中藥名。為菊科橐吾屬植物蹄葉橐吾Ligulariafischeri(Ledeb.)Turcz.的根及根莖。植物蹄葉橐吾,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祛痰,止咳,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腰腿痛,勞傷,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山紫菀別名
葫蘆七、大救駕、荷葉七《陜西中草藥》,馬蹄紫菀、土紫菀、硬紫菀《中藥材品種論述》,蹄葉紫菀《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理氣活血,止痛。主治 咳嗽,痰多氣喘,百日咳,腰腿痛,勞傷,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8-15g;或研粉。注意事項(xiàng) 忌漿水;陰虛、肺熱、干咳者慎服。藥理作用 祛痰、鎮(zhèn)咳作用。相關(guān)論述1、《中國(guó)藥用植物圖鑒》:“鎮(zhèn)咳祛痰,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神經(jīng)性咳嗽,咳嗽吐血及小便帶血等。”
2、《陜西中草藥》:“理氣活血,止痛,止咳祛痰。主治跌打損傷,勞傷,腰腿痛,咳嗽氣喘,百日咳,肺癰咳血。”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感冒咳嗽,蹄葉橐吾15g,蘇葉10g,杏仁10g。水煎,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2、治風(fēng)寒咳嗽,蹄葉橐吾25g,百部10g。共研細(xì)末,每次5g,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3、治咳嗽,痰中帶血,蹄葉橐吾200g,五味子100g。做蜜丸。每次口含化服15g,每日2次。(《東北藥用植物》)
4、治肺結(jié)核咳嗽,蹄葉橐吾、貝母、知母、五味子各15g,驢皮膠(烊化)、甘草、桔梗各lOg。水煎服。(《東北藥用植物》)
5、治腰腿痛,葫蘆七60g。研粉,每次4g,每日2次,涼開水沖服。(《陜西中草藥》)
附注橐吾屬(Ligularia)植物在我國(guó)有30種以上,其中有一些種的根及根莖作為藥材山紫菀,在部分地區(qū)已使用多年,但多自產(chǎn)白銷。今將該屬較重要的種類簡(jiǎn)述如下:
1、總序橐吾(川紫菀的一種)Ligularia sibiricaCass.var.racemosaKitam.分布于四川涪陵、達(dá)縣、萬(wàn)縣、樂山、溫江、雅安,綿陽(yáng)等地,又稱細(xì)須毛紫菀。
此外,四川產(chǎn)山紫菀的原植物尚有以下數(shù)種,藥用根及根莖,或除去須根只用根莖。鄂貴橐吾L.wilsoniana?( Hcmsl.)Greenm、寬戟橐吾L.latihastata?(W.W.Smith.)Hand-Mazz.、鹿蹄橐吾L.hodgsonii?Hook.的根部。商品上習(xí)稱“毛紫菀”,前二種為川東主流品種;后一種為川西的主流品種,即帶根莖的根,以須根為主。
另有狹苞橐吾L.IntermediaNakai的塊狀根莖,商品上習(xí)稱“光紫菀”。川東產(chǎn),此種使用范圍不廣,為歷史習(xí)用品,即為除去須根的根莖。
西泊利亞橐吾(又稱箭葉橐吾、橐吾)L.sibiricaCass.在四川一些地區(qū)也作“山紫菀”收購(gòu),此外,在新疆、江西、湖南等地也作山紫菀使用,河北也稱為“山紫菀”。
2、云南地區(qū)所用山紫菀,稱滇紫菀(山紫菀、南瓜七、馬蹄當(dāng)歸),原植物為四川囊吾(牛尾參)L.hodgsoniiHook.var.sutchuensis(Franch.)Henry也是四川常用中草藥,又名馬蹄當(dāng)歸或馬蘭花。
其他如大葉橐吾L.macrophylla(Ledeb.)DC.(新疆)、齒葉橐吾L.dentata?(A.Gray) Hara(陜西)、裂葉橐吾L.przewalskii(Maxim.)Diels(陜西、寧夏、甘肅等地)的根在不同地區(qū)也有做山紫菀用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晾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橫生,為不規(guī)則塊狀,上方有莖基痕及殘存葉柄,下方密生多數(shù)細(xì)長(zhǎng)的須根。根長(zhǎng)3-10cm,直徑0.1-0.15cm,集成馬尾狀或扭曲成團(tuán)塊狀;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密生黃色或黃棕色短絨毛,有縱皺紋。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淺黃色木心。有特殊香氣,味辛辣。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