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人參,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山豆花Lespedezatomentosa(Thunb.)Sieb.的根。分布于東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西等地。具有健脾補(bǔ)虛,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效。常用于虛勞,血虛頭暈,水腫,腹水,痢疾,經(jīng)閉,痛經(jīng)。
中文名稱
小雪人參別名
山豆花根、小毛香、山花生、山油麻、公油麻、白土子、毛胡枝子、白胡枝子、白荻、絨毛胡枝子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淡,性平。歸脾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補(bǔ)虛,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 用于虛勞,血虛頭暈,水腫,腹水,痢疾,經(jīng)閉,痛經(jīng)。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頭伏胡枝子Lespedezncapitata的提取物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相關(guān)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滋補(bǔ)。治虛勞、虛腫。”
2、《貴州草藥》:“健脾補(bǔ)虛。”
3、《安徽中草藥》:“利水消腫,治腎炎,肝硬化腹水。”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虛勞:鮮白土子30g。燉肉吃。(《貴州草藥》)
2、治虛勞水腫:山豆花根30g。水煎或燉豬瘦肉服。(《湖南藥物志》)
3、治腎炎、肝硬化腹水:山豆花根30g,黃老母雞1只。將雞宰殺,從尾部切開,去腸雜(蛋花、肫肝仍放肚內(nèi)),洗凈,再將山豆花根放入雞肚內(nèi),蒸8小時(shí)后,去藥渣。吃肉喝湯,當(dāng)日吃不完,次日加少量水蒸后再吃。每星期只吃1只,連吃3只為1療程。(《安徽中草藥》)
4、治痢疾:山豆花根30g(或全株45g),人字草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切片,曬干。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