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金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三點金草Desmodiumtriflorum(L.)DC.的全草。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理氣和中,祛風活血之功效。常用于中暑腹痛,泄瀉,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關節痛,跌打損傷,漆瘡,乳腺炎。
中文名稱
三點金草別名
八字草、小蝴蝶、遍地撒金錢、哮靈草、蠅翅草、胡蠅翼、三硯仔草、四季春、三耳草、珠子草、螞蟻草、品字草、吐瀉草、三葉金、屁子草、三腳虎、三葉仔、六月雪、三點桃、沙帽草、斑鳩窩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涼。歸心、心包、脾、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氣和中,祛風活血。主治 用于中暑腹痛,泄瀉,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關節痛,跌打損傷,漆瘡,乳腺炎。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無滯者少用。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搗碎敷漆瘡。”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利濕,調經止痛。治感冒發熱,痢疾,腸炎,黃疸,乳腺炎,月經不調,附件炎,痛經。”
3、《全國中草藥匯編》:“行氣止痛,溫經散寒,解毒。治中暑腹痛,疝氣痛,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關節痛,狂犬病。”
4、《臺灣藥用植物志》:“去風解熱。治疥廯癢,黃疸,淋病。”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中暑腹痛:三點金草、積雪草、地錦草、地膽草各30g。水煎服。
2、治吐瀉:三點金草、大麥(炒黑)各30g,生姜4片。水煎服。
3、治跌打損傷:三點金草適量,食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1-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4、治膿腫及創傷:三點金草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臺灣藥用植物志》)
附注 同屬植物異葉山綠豆D.heterophyllum(Willd.)DC.與本種很相似,經常混用。但異葉山綠豆的花序常為總狀,有總花梗,花梗長10-25毫米,無毛或頂部有少數鉤狀毛。葉較疏離,小葉較大,長1-3厘米。本省龍海、廈門、武平等地有分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多纏繞成團。莖纖細,多分枝,長10-45cm,被伸長的柔毛。三出復葉,多皺縮,展平后,小葉片倒心形,長寬3-10mm,頂端小葉較大,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有時可見莢果,呈鐮狀彎曲,長5-11cm,寬約2.5mm,腹縫線直,背縫線在種子處有縊縮,有4-5節,具網狀紋理,可見柔毛。氣微香。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