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泡,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黃泡RubuspectinellusMaxim.的根或葉。分布于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黃疸,水瀉,黃水瘡。
中文名稱(chēng)
小黃泡性味歸經(jīng)
味苦、微澀,性涼。歸肝、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lèi)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主治 用于黃疸,水瀉,黃水瘡。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品60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注意事項(xiàng) 《貴州民間藥物》:“忌食燥辣食物。”相關(guān)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除濕利水,清熱,解毒。治水瀉,黃水瘡,一身發(fā)黃。”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水瀉:鮮黃泡根60g。煎水服,每日3次。
2、治黃水瘡(已破皮流黃水者):黃泡葉曬干研末,以適量撒于患處,每日2次。
3、治一身發(fā)黃:黃泡根60g。煎水服。(1-3方出自《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洗凈,鮮用或曬干。葉,夏季采摘,鮮用或曬干。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