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蕩,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卵葉娃兒藤Tylophoraovata(Lindl.)Hook.exSteud.的根或全株。具有祛風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三十六蕩拉丁文名
RadixetRhizomaTylophoraeOvatae別名
老君須、雞骨香、雙飛蝴蝶、土細辛、藤葉細辛、哮喘草、關腰草、芒尾蛇、毛管細辛、王勞傷、一支香、老虎須、白前、上樹蜘蛛、千斤拔、三十六根、落地蜘蛛、落地金瓜、小白薇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主治 風濕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及體虛者禁服。本品有毒,服用過量易致中毒,表現為頭暈眼花、嘔吐、四肢無力、麻木,嚴重者呼吸困難、心跳由強變弱,最后因心跳停止而死亡。
化學成分全株含娃兒藤定堿和娃兒藤寧堿。
相關論述1、《廣西中藥志》:“祛風,止咳化痰,散瘀,催吐。治氣喘痰咳,跌打刀傷,風濕痛。”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定喘,散瘀,止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腰痛:(藤細辛)根6-9g,牛尾菜3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哮喘頑痰:三十六蕩15g,煎水服。痰吐出后,用大薊12g,金不換15-24g,小羅傘9g,煲豬肉食。(《廣西中藥志》)
3、治瘡瘍潰爛:藤細辛根煎水洗。
4、治竹葉青蛇、眼鏡蛇咬傷:(藤細辛〕鮮根搗爛,加酒適量調勻,由上而下涂擦傷口周圍。(3-4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季挖取根部,抖盡泥沙,曬干。或收集全株,切段,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短,呈結節狀,上端有莖殘基,下端叢生多數細根。根細長,略彎,長10-15cm,直徑1-1.5m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細縱皺紋;體輕,質脆,易折斷,粉質,斷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黃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淡黃色熒光。氣微香,味辛、麻舌。莖類圓形,細長,稍扭曲,直徑1-2mm,表面黃綠色至淡棕色,被柔毛,其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卵形,長2.5-4cm,寬1.5-2.5c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全緣,略反卷,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至灰黃色,兩面被柔毛;葉柄短,長約5mm。
根以條長、粉質、斷面灰白色者為佳。全株以色黃綠、葉完整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