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蟹,中藥名。為古生代節肢動物弓蟹科大眼蟹屬動物石蟹MacrophtalmuslatreilliEdw.及其近緣動物的化石。分布于臺灣、四川、廣東。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明目之功效。用于濕熱淋濁,帶下,喉痹,癰腫,漆瘡,青盲,目赤,翳膜遮睛。
中文名稱
石蟹別名
蟹化石、大石蟹、靈石蟹、石螃蟹性味歸經
味咸,性寒。歸肝、膽、腎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明目。
主治用于濕熱淋濁,帶下,喉痹,癰腫,漆瘡,青盲,目赤,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內服:用水磨汁,6-9g;或入丸、散。外用:研細點眼,或以醋磨涂。
注意事項~妊娠不可服。~
相關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利濕。”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小便外腎作腫:石蟹一枚,以醋磨之,頻搽即消。(《良朋匯集》)
2、治喉痹,水漿不入:石蟹,冷水磨飲之,兼涂喉上。(《圣濟總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挖出后,去盡表面附著泥土。
炮制方法1、石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搗碎或碾成粉末。
2、煅石蟹:取凈石蟹置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晾。
3、醋淬石蟹:取凈石蟹,置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后趁熱投入米醋中淬酥,取出晾干,搗碎或碾成粉末。每石蟹100kg,用醋20kg。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本品全角似蟹,扁橢圓形或近六邊橢圓形,極少數為梭形,長3.5-8cm,寬3-6cm,厚1-2cm,灰色或淺灰棕色至淺棕褐色。背部稍隆起,有的較光滑,有光澤,有的留有蟹背上的紋理,有的尚附著其他生物殘殼;腹部多略低凹,表面有時已破壞;節狀足大多數殘缺不全;全體凹陷處及足斷處常填滿泥巖。體較重,質堅硬;可砸碎,斷面蟹殼部分呈薄層狀,灰棕色,中間似石灰巖,灰色,較粗糙。氣微,味淡。
2、飲片性狀:石蟹參見“藥材性狀”項,煅石蟹形如石蟹,質酥松。醋石蟹為不規則細粒或粗粉,瓦灰色或灰棕色,質酥松。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