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黃連,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裂葉星果草Asteropyrumcavaleriei(Levl.etVant.)Drumm.etHutch.的根及根莖。分布于湖南西部、廣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云南東南部(文山)。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常用于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水腫,火眼目赤腫痛。
中文名稱
鴨腳黃連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脾、大腸、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主治 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水腫,火眼目赤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外洗;或研粉撒。相關論述1、《貴州草藥》:“清利濕熱,利水。治黃疸病,水腫,腹水。”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瘡瘍潰爛,外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鴨腳黃連)根3-9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黃疸病:水黃連、女兒紅各30g。煨水服。(《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定植3-4年后,于冬初期收獲,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曬干或烘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極短,密生細長須根。須根長5-20cm,直徑1-2mm;表面鮮時黃色,干后棕褐色,有毛狀較短的支根。質柔脆,易折斷,斷面棕色,無明顯木心。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6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