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中藥名。為松科植物華山松PinusarmandiFranch、黃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紅松PinuskoraiensisSied.et.Zucc.等的針葉。華山松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黃山松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馬尾松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微、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黑松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等地;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油松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區及廣西。紅松分布于東北地區。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
中文名稱
松葉性味歸經
味苦,性溫。歸心、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活血安神。主治 風濕痹痛,腳氣,濕瘡,癬,風疹瘙癢,跌打損傷,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高血壓病,預防乙腦、流感。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 血虛、陰虛及內燥者慎服。藥理作用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1)鎮靜作用。(2)對體溫的影響:能使正常體溫降低。(3)鎮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延緩衰老作用。
5、抗病毒作用。
6、鎮咳、祛痰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夜盲癥,高血壓病。”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相關配伍1、治齒根腫:以松葉一撮,鹽一合,好酒三升,含之。(《普濟方》)
2、治凍瘡:鮮松針1大把。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已潰未潰均適用。(《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體虛浮腫:鮮松針500g,加水2500g,煎至500g。去渣,加紅糖150g,分6次分服,每日2次。(《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采者最好,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松葉呈針狀,長6-18cm,直徑約0.1cm。華山松葉5針一束,黃山松、馬尾松及油松均2針一束,基部有長約0.5cm的鞘,葉片深綠色或枯綠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細溝。質脆。氣微香,味微苦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