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子,中藥名。為大戟科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種子。植物烏桕,分布于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qū),北達(dá)陜西、甘肅。具有拔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主治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
中文名稱
烏桕子別名
烏茶子《天寶本草》,桕仔、瓊仔、拱仔《臺(tái)灣藥用植物志》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涼。入腎、肺經(jīng)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治 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注意事項(xiàng) 有毒,大劑量內(nèi)服宜慎。藥理作用 致炎作用。相關(guān)論述1、《日華子》:“作湯下水氣。”
2、《天寶本草》:“通腸利便,走小腹,大便閉結(jié),水腫滿,寒火結(jié)胞宜早服?!?/p>
3、《福建藥物志》:“殺蟲止癢,拔毒散腫。治腳癬?!?/p>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濕疹,烏柏種子(鮮)杵爛,包于紗布內(nèi),擦患處。(《閩東本草》)
2、治竹木刺入肉,烏柏種子合冷飯粒搗爛敷患處,刺即逐漸浮出。(《泉州本草》)3、治手足皸裂,烏桕子煎水洗。(江西《草藥手冊(c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熟時(shí)采摘,取出種子,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