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中藥名。為金龜子科動物屎殼螂Catharsiusmolossus(Linnaeus)的全蟲。分布于全國各地。具有破瘀,定驚,通便,散結,拔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癓瘕,驚癇,噎膈反胃,腹脹便秘,痔漏,疔腫,惡瘡。
中文名稱
蜣螂別名
蛣蜣、渠(蟲卻)、天社、轉丸、弄丸、推丸、胡蜣螂、推車客、天水牛、推屎蟲、黑牛兒、鐵甲將軍、大烏殼硬蟲、夜游將軍、屎蜣螂、滾屎蟲、車屎客、牛屎蟲、推車蟲、大將軍、觸角牛、糞球蟲、鐵角牛、獨角牛性味歸經
味咸,性寒。歸肝、胃、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破瘀,定驚,通便,散結,拔毒去腐。
主治用于癓瘕,驚癇,噎膈反胃,腹脹便秘,痔漏,疔腫,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研末,1-2g。外用:研末撒、調敷或搗爛敷。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及孕婦禁服。
藥理作用對心血管及平滑肌的影響:對子宮有抑制作用;麻痹作用。
相關論述1.《本經》:“主小兒驚癇瘛疭,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
2.《別錄》:“主手足端寒,肢滿,奔豚。”
3.《藥性論》:“治小兒疳蟲蝕。”
4.《本草拾遺》:“治蜂瘺,燒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5.《日華子》:“能墮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惡瘡,出箭頭。”
6.《本草權度》:“去大腸風熱。”
7.《本草求原》:“治小兒積滯,土包燒食。”
8、《別錄》:“蜣螂,生長沙池澤。五月五日取,蒸藏之,臨用當灸。勿置水中,令人吐。”
9、《本草圖經》:“蜣蜋心,主丁瘡……其法:一味貼瘡,半日許可再易,血盡根出遂愈。蜣蜋心,腹下度取之,其肉稍白是也……蓋出葛氏《肘后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驚風,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爛,以水一小盞,于百沸湯中燙熱,去滓飲之。(《綱目》)
2、治膈氣吐食:地牛兒二個,推屎蟲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蟲食盡牛兒,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陳皮二錢,以巴豆同炒過,去豆,將陳皮及蟲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孫天仁集效方》)
3、治大、小便秘,經月欲死者:推車客七個,士狗七個。上新瓦上焙干為末,用虎目樹皮(樗白皮)向南者,濃煎汁調,只一服,經驗如神。(《續本事方》推車散)
4、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瀉:黑牛兒燒研。每服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綱目》引李延壽方)
5、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蜣螂十枚,納青竹筒中,以刀刮去竹青,以油單裹筒,令密,納廁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許,同細研為散。涂于息肉上。《圣惠方》
6、治小兒重舌:燒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錄》)
附注蜣螂除上述品種入藥外,現各地用藥者,尚有金龜子科動物大蜣螂ScarabaeussacerLinnaeus、糞金龜子科動物紫蜣螂GeotrupeslaevistriatusMotsch.以及獨角仙科動物獨角仙XylotrupesdichotomusLinnaeus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6-8月間晚上利用燈光誘捕,沸水燙死,曬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洗凈,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蟲體呈橢圓形,長3-4cm,寬1.8-3cm,黑褐色,有光澤。雄蟲較雌蟲稍大,頭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脫落,中央具角突1支,長約6mm。前胸背板呈寬關月形,頂部有橫形隆脊,兩側各有角突1枚,后胸約占體長的1/2,為翅覆蓋。雌蟲頭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的兩側無角狀突。前翅革質,黑褐色,有7條縱向平行的紋理,后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足3對,體質堅硬。有臭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