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拐,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探春花JasminumfloridumBunge的根或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食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刀傷,食積腹脹。
中文名稱
小柳拐拉丁文名
RadixJasminiFloridi別名
山救駕、牛虱子、敗火草性味歸經
味苦、澀、辛,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消食。主治 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刀傷,食積腹脹。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研末沖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1、《四川常用中草藥》:“消食,清熱,解毒。根治食積飽脹,咽喉作痛,火燙傷?!?/p>
2、《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咽喉腫痛,惡瘡腫毒及跌打腫痛?!?/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咽喉腫痛:牛虱子根24g,桔梗9g,甘草3g。水煎服。
2、治瘡癤腫毒:牛虱子葉、烏蘞莓根、透骨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1-2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3、治跌打腫痛:探春花根、大血藤各15g,酢漿草30g。加酒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4、治刀傷:小柳拐生搗敷,或用干粉與生姜同搗敷。(《陜西草藥》)
5、治燙火傷:探春花鮮葉搗爛,或干粉適量調麻油敷患處。
6、治食積腹脹:牛虱子根24g,凍綠、苦蕎頭、糯米藤各15g,香附子、刮金板各9g。水煎服。(5-6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自栽后3-4年起,每隔1年收獲1次。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葉夏、秋季生長茂盛時,把有葉枝條割下,曬干,打下葉片,除去枝梗。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有多數扭曲、粗細不等的支根。長短不一,直徑0.5-1cm。表面土黃色或黃褐色,有細縱皺紋及細根痕。質堅硬。氣微,味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