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寄生,中藥名。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ViscumdiospyrosicolumHayata的帶葉莖枝。分布于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等地。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止咳,消腫,降壓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動不安,瘡癤,高血壓。
中文名稱
柿寄生別名
萬壽木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風、荷葉寄生、廣丁香寄生、螞蚱腿寄生、桐木寄生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肝、肺、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強筋骨,止咳,消腫,降壓。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動不安,瘡癤,高血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或浸酒、燉肉。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祛風除濕,散結消腫。主治風濕關節痛,咳嗽,胃痛,腎炎,瘰疬,癤腫,中耳炎。”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咳嗽:棱枝槲寄生30-60g,水煎,沖冰糖服。(《福建藥物志》)
2、治慢性氣管炎:棱枝槲寄生、陳皮各6g,桂皮、百部各12g,小檗15g,桂花、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肺結核咯血:棱枝槲寄生10g,豬肺120g。加水300ml,煎至150ml,分2次服湯,并吃豬蹄。(《藥用寄生》)
4、治胃痛:棱枝槲寄生30g,豬肚1個。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間采收,扎成束,晾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