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木,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Scheffleraoctophylla(Lour.)Harms的根皮、莖皮、根和葉。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廣東、云南等地。根皮、莖皮具有清熱解表,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功效,常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燙傷,無名腫毒,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根具有疏風清熱,除濕通絡之功效,常用于感冒,發熱,婦女熱病夾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葉具有祛風化濕,解毒,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斑疹發熱,風疹瘙癢,風濕疼痛,濕疹,下肢潰瘍,瘡瘍腫毒,燒傷,跌打腫痛,骨折,刀傷出血。
中文名稱
鴨腳木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涼。歸肺、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根皮、莖皮:清熱解表,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根:疏風清熱,除濕通絡。葉:祛風化濕,解毒,活血。
主治根皮、莖皮: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燙傷,無名腫毒,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根:感冒,發熱,婦女熱病夾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葉: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斑疹發熱,風疹瘙癢,風濕疼痛,濕疹,下肢潰瘍,瘡瘍腫毒,燒傷,跌打腫痛,骨折,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根皮、莖皮: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根:內服:煎湯,3-9g,鮮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或搗敷。葉: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為丸。外用:適量,搗汁涂;或酒炒敷。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
藥理作用1、抑菌作用。
2、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黎族藥志》:“味苦澀,性溫。發汗解表,祛風除濕?!?/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制劑:感冒沖劑。
相關配伍1、治偏癱、扭挫傷:鴨腳木根15-30g。水煎服??捎么罅考逅庀?。須連續用藥1-3月。(《湖南藥物志》)
2、治外傷:鴨腳木根、樹皮各9g,加酸漿草適量,搗爛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附注據報道,用鴨腳木樹皮250g,搗爛煎湯服后,再服植物油30-60g,可解木薯及斷腸草(鉤吻)中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根、根皮洗凈,切片曬干。葉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樹皮呈卷筒狀或不規則板塊狀,長30-50cm,厚2-8mm。外表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粗糙,常有地衣斑,具類圓形或橫向長圓形皮孔。內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具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氣微香,味苦、澀。葉叢生枝端,為鴨掌狀復葉,長橢圓形,全緣或波狀疏鋸齒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7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