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帶蕨,中藥名。為書帶蕨科植物書帶蕨VittariaflexuosaFee的全草。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及湖南等地。具有清熱熄風,舒筋止痛,健脾消疳,止血之功效。用于小兒驚風,目翳,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小兒疳積,婦女干血癆,咯血,吐血。
中文名稱
書帶蕨別名
木蓮金、九根索、馬尾七、卷槽還陽、柳葉葦、曬不死、樹韭菜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歸心、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熄風,舒筋止痛,健脾消疳,止血。主治 用于小兒驚風,目翳,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小兒疳積,婦女干血癆,咯血,吐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鮮品可用至60-90g;研末;或泡酒。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熱熄風。治小兒疳積,癱瘓,小兒驚風弄舌,培補氣血。”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急驚風:(書帶蕨)全草30-90g。加紅糖,水煎。空腹服。忌酸辣、芥菜、蘿卜等。(《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小兒驚風弄舌:書帶蕨9g,三皮風3g,雄黃0.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3、治癱瘓:書帶蕨15g,獨活9g,秦艽9g,鉤藤9g,金毛狗15g,桑枝6g。水煎兌酒服。(2-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4、治腰痛,癆傷:九根索45-6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次服10ml,早晚各1次。
5、治食欲減退:九根索、當歸各15g,川芎12g,厚樸、陳皮各15g。水煎服。
6、治咯血、吐血:九根索、陳棕炭、血余炭各30g。共研細末。日服1次,每次15g,溫開水送下。(4-6方出自《湖北中草藥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細長,圓柱形,長短不一,表面灰棕色,被黑褐色鱗片;鱗片鉆狀披針形,先端纖維狀。上面有圓柱狀突起的葉痕,下面有棕色須根,質堅脆,易折斷。葉柄極短或幾無柄;葉片革質,條形,長30-40cm,寬4-8mm,黃綠色,葉緣反卷,中脈上面下凹,兩面均具明顯縱棱,有的下面縱棱邊脈上有棕色孢子囊群。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