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萵苣,中藥名。為菊科萵苣屬植物山萵苣LactucaindicaL.的全草或根。植物山萵苣,除西北外,幾廣布全國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腸癰,瘡癤腫毒,子宮頸炎,產后瘀血腹痛,疣瘤,崩漏,痔瘡出血。
中文名稱
山萵苣別名
野生菜《廣州植物志》,土萵苣(中山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鴨子食《東北植物檢索表》,白龍頭《南京民間藥草》,苦芥菜、苦菜《中國藥用植物圖鑒》,野萵苣《杭州藥用植物志》,苦麻《浙江藥用植物志》,驢千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入肺經毒性
小毒《河北中草藥》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主治 咽喉腫痛,腸癰,瘡癤腫毒,子宮頸炎,產后瘀血腹痛,疣瘤,崩漏,痔瘡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藥理作用 降低血中膽固醇。相關論述1、《中國藥用植物圖鑒》:“莖葉煎服可以解熱;粉末涂擦可除去疣瘤。”
2、《河北中草藥》:“能解熱毒,消癰瘍。并有止血作用。用于癰腫瘡毒,扁桃體炎,子宮頸炎,崩漏出血等癥。”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瘡癤腫毒及無名腫毒,乳癰,鮮山萵苣根適量。搗爛如泥,敷患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2、治扁桃體炎,山萵苣30g。水煎。分2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3、治子宮頸炎,山萵苣30g,豬膀胱1個。水煎,分3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4、治扁平疣(瘊子),山萵苣全草研末,醋調涂患處。或用鮮草的乳汁涂患處,保持到翌日再洗掉重涂,連續數日則疣瘤脫落。(《東北藥用植物》)
5、治肺結核咯血,山萵苣10-20g。水煎,久服。(《怒江中草藥》)
附注 同屬植物中功效相同的尚有翼柄山萵苣LactucatriangulataMaxim.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西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間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洗凈,泡至約七成透,撈出,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鑒別 根呈圓錐形,多自頂部分枝。長5-15cm,直徑0.7-1.7cm。頂端有圓盤形的芽或芽痕。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皺紋及橫向點狀須根痕;經加工蒸煮者呈黃棕色,半透明狀。質堅實,較易折斷。折斷面近乎平坦,隱約可見不規則的形成層環紋。有時有放射狀裂隙。氣微臭,味微甜而后苦。莖長條形而抽皺,葉互生,無柄,葉形多變,葉緣不分裂、深裂或全裂,基部擴大戟形半抱莖。有的可見頭狀花序或果序。果實黑色有灰白色長冠毛。氣微,味微甜而后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