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木根皮,中藥名。為大戟科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根皮或樹皮。植物烏桕,分布于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北達陜西、甘肅。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之功效。主治水腫,癥瘕積聚,膨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疹,疥癬,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烏桕木根皮別名
烏桕木根白皮《綱目》,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溫。入肺、腎、胃、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瀉下逐水,消腫散結,解蛇蟲毒。主治 水腫,癥瘕積聚,膨脹,大、小便不通,疔毒癰腫,濕疹,疥癬,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體虛、孕婦及潰瘍患者禁服。藥理作用 對宮頸癌有促進作用。相關論述1、《新修本草》:“主暴水,癥結,積聚。”
2、《日華子》:“治頭風,通大小便。”
3、《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療血吸蟲病。
2、治療腎變性綜合征。
相關配伍1、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桕皮二兩,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2、治臌脹,①烏桕樹根二層皮(切碎)30-90g,白米1撮,炒至微黃色,加北芪9g同煎水服,或連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1次,連服3-6d。②烏桕木根90g,桑樹根30g。用水5碗,煎至1碗,分3次服下。(《嶺南草藥志》)
3、治小便不通,①烏桕皮煎湯飲之。(《肘后方》)②用烏桕木皮煎湯,調五苓散服,立通;如無藥,只以桕皮煎湯服亦可。(《衛生易簡方》)
4、治大便不通,烏桕木根方寸一寸,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盞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利水。(《斗門方》)
5、治二便關格二三日則殺人,烏桕東南根白皮,干為末,熱水服二錢;先以芒硝二兩,煎湯服,取吐。(《肘后方》)
6、治鹽齁痰喘,桕樹皮去粗,搗汁,和飛面作餅,烙熱,早晨與兒吃三四個。待吐下鹽涎乃佳,如不行,熱茶催之。(《摘元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將皮剝下,除去栓皮,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根皮長槽狀或筒狀,根皮卷筒狀或略卷曲的長片狀,長10-40cm,厚約1mm,外表皮灰白色、淡褐色或淺棕色,粗糙,有細縱皺紋,有的具圓形或橫長皮孔,栓皮薄,易呈片狀脫落;內表面黃白色至淺黃棕色,具細密縱直紋理。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氣微,味苦、微澀。以條大、皮厚、味苦者為佳。
2、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片狀。外表面淺黃棕色,有細縱皺紋,栓皮薄,易剝落;內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具細密縱直紋理;切面顯纖維性。質硬而韌。氣微,味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