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霜,中藥名。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kakiThunb.的果實制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之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
中文名稱
柿霜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涼。歸心、肺、胃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潤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主治 用于肺熱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消渴。用法用量 內(nèi)服:沖服,3-9g;或入丸劑噙化。外用:適量,撒敷。注意事項風(fēng)寒咳嗽者禁服。
《滇南本草圖說》:“忌同蟹食。”
相關(guān)論述 《滇南本草圖說》:“消痰止嗽。”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糖尿病,咽喉炎,口腔潰瘍,痔瘡等。相關(guān)配伍1、治咽喉嗽痛:柿霜、硼砂、天冬、麥冬各二錢,元參一錢,烏梅肉五分。蜜丸含化。(《雜病源流犀燭》柿霜丸)
2、治臁脛爛瘡:柿霜、柿蒂等分。燒研敷之。(《衛(wèi)生雜興》)
3、治慢性氣管炎,干咳喉痛:柿霜12-18g。溫水化服,每日2次分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取近成熟的柿子,剝?nèi)ネ馄ぃ諘褚孤叮ǚ烙辍⒎老x蠅、防塵),約經(jīng)月余后,放置席圈內(nèi),再經(jīng)月余,即成柿餅。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潔凈竹片刮下即成柿霜。除去雜質(zhì)及殘留宿萼,過40目篩。將柿霜放鍋內(nèi)加熱融化,成蝕狀時,倒入模型中,晾至七成干,用刀鏟下,再晾至全干,刷凈,即成柿霜餅。保存方法
~貯干燥瓷缸內(nèi),置石灰箱內(nèi)保存,防潮~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柿霜,呈白色粉末狀,質(zhì)輕、易潮解。氣微,味甜,具有清涼感。
2、柿霜餅:呈扁圓形,底平,上面微隆起,直徑約6cm,厚約6mm,灰白色或淡黃色,平滑。質(zhì)硬,易破碎,易潮解。氣味,味甜,具有清涼感。
均以色白或灰白色,味甜而具有清涼感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