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瓶草,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SileneconoideaL.[Pleconarconoidea(L.)Sourkova]的全草。分布于華北、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具有養(yǎng)陰,清熱,止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虛癆咳嗽,咯血,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中文名稱
麥瓶草別名
凈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面條菜、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zhǔn)瘛⒂推坎恕⒀蛱憧谩⒓t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苦,性涼。歸肺、肝二經(jīng)毒性
無毒《重慶草藥》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養(yǎng)陰,清熱,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虛癆咳嗽,咯血,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燉肉、雞。相關(guān)論述《重慶草藥》:“甘,溫,無毒。”
《陜西中草藥》:“味淡,微苦,性涼。”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涼。”
《河北中草藥》:“甘,微苦,涼。”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養(yǎng)陰,除熱,治虛弱咳嗽。”
《重慶草藥》:“專治虛弱癥,癆傷吐血,咯血。”
《陜西中草藥》:“止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主治鼻衄,吐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涼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鼻衄,吐血,尿血,肺膿瘍,月經(jīng)不調(diào)。”
《河北中草藥》:“止血清熱,補(bǔ)益氣血。”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癆傷吐血:麥瓶草30g,紅棗15g。合耢糟煮服。
2.治吐血后體弱不能復(fù)原者:麥瓶草30-60g。燉殺口肉吃(《重慶草藥》)
3.治肺膿瘍咯血、吐膿:米瓦罐15g,大棗7個。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4.治鼻衄:面條菜15g。研面,溫開水沖服。
5.治小便下血:面條菜9g,茵陳9g,瞿麥9g。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6.治婦女干血癆,有內(nèi)熱骨蒸者:麥瓶草30-90g。燉子母雞吃。(《重慶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全草,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密生腺毛,長20-60cm。主根細(xì)長,略木質(zhì)。莖中部以上分枝較多。葉對生,基生葉略呈匙形,莖生葉披針形或矩圓形,基部闊,稍抱莖,具毛茸。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紫色或粉紅色。蒴果卵形,具宿萼。種子多數(shù),有疣狀突起。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