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蛇,中藥名。為游蛇科烏梢屬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體。具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主治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中文名稱
烏梢蛇拉丁文名
Zaocys別名
烏蛇、黑梢蛇、劍脊烏梢、黑花蛇、烏峰蛇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醫保類型
醫保(烏梢蛇、酒烏梢蛇、烏梢蛇肉)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止痙。主治1、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竄,能搜風邪,透關節,通經絡,常用于風濕痹證及中風半身不遂,尤宜于風濕頑痹,日久不愈者。
2、小兒驚風,破傷風:本品能入肝祛風以定驚搐。
3、麻風,疥癬:本品善祛風而能止癢。
4、本品又可治瘰疬、惡瘡。
5、西醫診為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病、坐骨神經痛骨髓炎、產后身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屬風寒濕邪阻于經絡者,銀屑病、陰囊濕疹、皮膚瘙癢、急慢性濕疹、蕁麻疹、玫瑰糠疹屬風邪在表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劑、酒浸服。外用:適量。注意事項 血虛生風者慎服;忌犯鐵器。化學成分 本品含賴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等17種氨基酸,并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等。藥理作用 烏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有抗炎、鎮靜、鎮痛作用。其血清有對抗五步蛇毒作用。毒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烏梢蛇水煎劑的LD50為166.2g/kg,醇提取液為20.41g/kg。中毒癥狀有僵住、姿勢固定和發紺等,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相關論述1、《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
2、《本草綱目》:“功與白花蛇(即薪蛇)同而性善無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破傷風,項頸緊硬,身體強直:烏蛇、白花蛇各二寸(項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條(全者)。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二錢至三錢匕,煎灑小沸調服。(《圣濟總錄》定命散)
2、治嬰兒撮口,不能乳者:烏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麝香一分。為末,每用半分,荊芥煎湯調灌之。(《圣惠方》)
3、治麻風:烏蛇一條(去皮、骨,酒蒸),地骨皮(去土、骨)、山梔、白芷、草烏、白附子、胡椒各等分。為細末,入楓子油二兩五錢拌勻,如無油,入楓子肉五兩,和為丸。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臨臥,日進三服。(《秘傳大麻風方》烏蛇丸)
4、治一切干濕癬: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一兩,干荷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空心蜜酒調下,日、晚再服。(《圣濟總錄》三味烏蛇散)
5、治虛弱兒童,頸間淋巴有小核,常易傷風咳嗽,或肺門淋巴結核:烏梢蛇肉(去頭、皮)焙燥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3g,每日2-3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相關方劑方劑:三味烏蛇散(《圣濟總錄》)、定命散(《圣濟總錄》)、烏蛇散(《衛生總微》)。
中成藥:烏蛇止癢丸、風濕福音丸、風濕藥丸、青大將丸、白癜風膠囊。
附注配伍應用:
1、烏梢蛇配蘄蛇:烏梢蛇能搜風邪,而定驚止痙;蘄蛇主入肝經,能息肝風,定驚搐,止痙厥,尤以搜風見長,為風藥中之猛劑。兩藥配伍,息風止痙之功更強。適用于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痙攣抽搐等,
2、烏梢蛇配全蝎:烏梢蛇功善搜經絡風邪而定驚搐;全蝎主人肝經,既平息肝風,又搜風通絡,兼具息風止痙及搜風止痙之效。兩藥配伍,能搜風息風,定搐止痙。適用于小兒驚癇、風痰所致的筋脈痙攣及破傷風抽搐等。
3、烏梢蛇配蟬蛻:烏梢蛇功能搜風散血中毒結,外達皮腠;蟬蛻性涼,能散風熱止癢。兩藥相配,可散毒結,祛風止癢。適用于癮疹,皮膚瘙癢,疥癬等。
鑒別應用:
烏梢蛇與蘄蛇:兩藥同為祛風濕藥,性善走竄,能通表達里,內走臟腑,外達肌膚透骨搜風,均為祛風之專藥,病深日久者宜之;又皆能祛風通絡,定驚止痙,常用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麻風,頑癬,皮膚瘙癢,以及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等。蘄蛇有毒而藥力較強,為治風濕頑痹的要藥。烏梢蛇具有祛風通絡、除濕殺蟲之效,功近蘄蛇而力緩無毒,更長于祛肌肉、皮膚之風,而其治療風痹疥癬之力,又強于蘄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或先剝去蛇皮留頭尾,除去內臟,干燥。去頭及鱗片,切段生用、酒炙,或黃酒悶透,去皮骨用。炮制方法1、烏梢蛇,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頭、鱗片及灰屑,切段。
2、烏梢蛇肉,現行,取烏梢蛇,用黃酒浸潤,悶透后,取出,除去皮、骨,切段,曬干。
3、酒烏梢蛇,現行,一法:取烏梢蛇段,噴淋黃酒,拌勻,悶透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時,取出,放涼。每烏梢蛇100kg,用黃酒20kg。二法:取凈烏梢蛇置容器內,用黃酒浸泡均勻,置籠屜內,用武火加熱,蒸透后,取出切段,干燥。每烏梢蛇100kg,用黃酒30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防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第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后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飲片性狀:
1、烏梢蛇:呈半筒狀小段,長約30mm,表皮烏黑色,脊部具高突成屋脊狀。切面黃白色或灰棕色,質堅硬,氣腥,味淡。
2、烏梢蛇肉:呈小段片狀,長20-30mm,無皮、骨,黃白色或灰黑色,質韌,氣腥,略有酒氣。
3、酒烏梢蛇:形如烏梢蛇段,色澤加深,略有酒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