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螺,中藥名。為骨螺科動物蠣敵荔枝螺PurpuragradataJonas及疣荔枝螺PurpuraclavigeraKüster的殼。蠣敵荔枝螺我國分布于東海、南海。疣荔枝螺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具有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淋巴結結核,瘡瘍。
中文名稱
蓼螺性味歸經
味咸,性平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主治 淋巴結結核,瘡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5g。外用:適量,煅灰調敷。藥理作用 蠣敵荔枝螺含有β,β-二-甲基丙烯酰膽堿和丙烯酰膽堿。前者能興奮頸動脈竇受體,刺激呼吸和興奮交感神經節,還有阻礙神經肌肉傳導的作用。后者具有神經肌肉傳導性能,并顯尼古丁作用。相關論述1、《中國藥用海洋生物》:“軟堅散結。用于淋巴結核。”
2、《中國動物藥志》:“清熱解毒。治瘡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淋巴結結核:蠣荔枝螺殼煅灰,麻油調敷。蠣荔枝螺殼15g,夏枯草15g,澤漆9g,海藻15g,玄參15g,柴胡9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附注 ~1、《本草拾遺》:“蓼螺,生永嘉海中,味辛辣如蓼,故名蓼螺。”~2、《綱目》:“按《韻會》云:蓼螺,紫色有斑紋。今寧波出泥螺,狀如蠶豆,可代充海錯。”~~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退潮后,于沙灘捕捉。捕得后,沸水燙死,去肉取殼,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蠣敵荔枝螺:貝殼小型,近于菱狀,兩端尖細,表面青灰色中略帶白色,具有灰褐色或棕色不規則的縱紋。殼面具有環肋,肋間有細肋,殼口長卵圓形,內面淡黃色,有棕黃色花紋和肋。氣微,味微咸。
2、疣荔枝螺:貝殼較小,略呈橢圓形,高約33mm,寬約21mm。螺層約6層,縫合線淺,不明顯。螺旋部約為殼高的1/3,每一螺層中部有一環列明顯的疣狀突起。體螺層有5列疣狀突起。整個殼表面密布較細的螺肋和細密的生長紋。表面灰白色,突起部呈黑灰色。殼口卵圓形,內面淡黃色,有大塊黑色或褐色斑。外唇薄,內唇淡黃色,略直,光滑。質堅硬。氣微,味微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9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