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衣草,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鱗花草LepidagathisincurvaBuch.-Ham.exD.Don[LepidagathishaylinaNees]的帶根全草。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瘡瘍腫毒,口唇糜爛,目赤腫痛,皮膚濕疹,跌打傷痛,蛇咬傷。
中文名稱
鱗衣草別名
蛇毛衣、大蛇瘡藥、牛膝琢、飛揚(yáng)草、紅四季草、野涼粉草藤、蛇瘡草。性味歸經(jīng)
味甘、微苦,性寒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 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嗽,瘡瘍腫毒,口唇糜爛,目赤腫痛,皮膚濕疹,跌打傷痛,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相關(guān)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甘、微苦,寒。”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蛇傷,口唇糜爛。”
《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浸酒服,治跌打內(nèi)外傷(仫佬族)。全草水煎洗身,治肺炎,感冒(瑤族)。”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傷口感染:牛膝琢葉、野葡萄葉、綠豆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
2.治皮膚濕疹:牛膝琢全草適量,白礬少許。濃煎外洗患處。(《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
3.治蛇咬傷:鱗花草適量。搗爛,敷傷口周圍。(《廣西民族藥簡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略具四棱,有分枝,長短不一,具短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葉片卵狀橢圓形,長2.5-10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成狹翅狀;全緣或邊緣略呈波狀;兩面具毛茸,有時可見針狀結(jié)晶的小線條。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9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