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中藥名。為豆科木豆屬植物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的種子。植物木豆,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利濕,消腫,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后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
中文名稱
木豆別名
觀音豆《泉州本草》,大木豆、樹豆《廣西藥用植物名錄》,三葉豆《云南藥用植物名錄》,花螺樹豆《臺灣藥用植物志》,扭豆(云南),野黃豆(貴州)。性味歸經
味辛、澀,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消腫,散瘀,止血。主治 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后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相關論述1、《云南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便血,衄血?!?/p>
2、《全國中草藥匯編》:“利濕。治黃疸型肝炎?!?/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心虛水腫,喘促無力,木豆30g,豬心1個。合燉服,連服數次可消。(《泉州本草》)
2、治肝腎水腫,木豆、苡仁各15g。合煎湯服,每日2次。忌食鹽。(《泉州本草》)
3、治血淋,木豆、車前子各9g。合煎湯服。(《泉州本草》)
4、治痔瘡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干研末,泡酒服。每次9g。(《泉州本草》)
5、治癰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9g,并以末合香蕉肉搗敷患處。(《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取種子,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種子為扁球形,直徑4-6cm,表面暗紅色,種臍長圓形,白色,顯著突起;質堅硬,內有兩片肥厚子葉。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