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丁草根,中藥名。為菊科大丁草屬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piloselloides(Linn.)Cass.的根及根莖。植物毛大丁草,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痢疾,乳蛾,痄腮,胸脅痞氣,疝氣,瘰疬,便血,尿血,腫毒。
中文名稱
毛大丁草根別名
白頭翁《滇南本草》、兔耳風(fēng)根《貴陽民間藥草》、小一枝箭根《曲靖專區(qū)中草藥手冊》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理氣和血。主治 痢疾,乳蛾,痄腮,胸脅痞氣,疝氣,瘰疬,便血,尿血,腫毒。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guān)論述1、《滇南本草》:“功散瘡毒,治小兒頭禿瘡,消散瘰疬,結(jié)核,利小便,止尿血,止大、小腸下血,利熱毒,止膀胱偏墜氣痛,療乳蛾,痄腮紅腫。”
2、《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痢疾,大腸下血,瘡瘍。”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痢疾,小一支箭(根)、馬尾黃連、地榆、山楂各15g。水煎服。(《曲靖專區(qū)中草藥手冊》)
2、治阿米巴痢疾,小一支箭(根)、五倍子、鹽膚木子、鴉膽子各等量。研末。每服1.5-3g,日服3次。(《曲靖專區(qū)中草藥手冊》)
3、治小兒肺胃火熱,乳蛾,痄腮紅腫疼痛,發(fā)熱頭痛,小一支箭(根)二錢,連翹二錢,赤芍一錢。點(diǎn)水酒服。(《滇南本草》)
4、治胸脅痞氣,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為丸。每服1.5-2g,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5、治產(chǎn)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15g,紅糖120g。燉服。(《閩東本草》)
6、治紅腫瘡毒,小一支箭(根)、巴巴葉、鬼針、五葉草、破布草各適量。紅糖為引,搗爛外包。(《曲靖專區(qū)中草藥手冊》)
7、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風(fēng)根6g。煨肉吃。(《貴陽民間藥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去凈莖葉泥沙,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部較粗大,具長而多的綿毛。須根長圓柱形。長2-8cm,直徑約0.1cm。表面灰棕色,具細(xì)皺紋。質(zhì)脆,易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類白色,木部棕色。氣微,味稍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