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東風菜Doellingeriascaber(Thunb.)Nees和短冠東風菜Doellingeriamarchandii(Lévl.)Ling的根莖及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明目,利咽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目眩,目赤腫痛,咽喉紅腫,急性腎炎,肺病吐血,跌打損傷,癰腫疔瘡,蛇咬傷。
中文名稱
東風菜別名
仙白草、山蛤蒿、盤龍草、白云草、尖葉苦荬、山白菜、小葉青、菊花暗消、胃藥、山蛤蘆、雌雄劍、冷水丹、掀菜、野芋頭、鉆山狗、疙痞藥、草三七、土白前(廣西)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明目,利咽。
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目炫,目赤腫痛,咽喉紅腫,急性腎炎,肺病吐血,跌打損傷,癰腫疔瘡,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全草搗敷。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藥理作用1、提高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
2、抗氧化作用。
3、降低血漿脂質、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肝膽固醇。
相關論述1、《開寶本草》:“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
2、《本草省常》:“清熱,明目。”
3、《中國藥用植物志》:“治療喉痛及肚痛,有祛風的效用。”
4、《湖南藥物志》;“疏風,祛濕,行氣,健脾,消食。主治骨節疼痛,寒痧腹痛。”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熱,療蛇傷。治毒蛇咬傷,目赤腫痛,咽喉腫痛,腸炎腹痛。”
6、《貴州草藥》:“活血調氣,止血生肌,消食積。”
7、《廣西民族藥簡編》:“根與雞蛋或雞肉共煎服治急慢性支氣管炎(壯),水煎服治咳嗽、不孕癥(瑤),磨第二次洗米水含咽,兼用葉搗爛隔布敷咽喉,治鵝喉(瑤)。”
8、《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中暑腹痛,急性腎炎,淋巴管炎,陰囊濕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急性腎炎:(東風菜)鮮根狀莖60g。搗爛,放酒杯內扣于臍上,用布包扎。每日換1次。
2、治肺病吐血:(東風菜)根狀莖、萬年青根、黃獨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跌打損傷,風濕腰痛:東風菜根15g,搖竹消9g。水煎服。外用全草搗爛揉擦患部。(《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腰痛:(東風菜)根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蘄蛇咬傷:鮮東風菜全草適量搗爛,取汁一小杯,內服;渣外敷傷口周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莖,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稍有分枝,長80-120cm,粗0.6-1.2cm,表面黃棕色,有多條細縱紋,下部光滑,上部有白色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多皺縮,破碎,展開后,完整葉卵狀三角形,質厚,長9-22cm,寬6-16cm,綠褐色,柄有窄翼,邊緣有鋸齒或重鋸齒,表面粗糙,兩面有細毛。有時可見多數黃色的頭狀花序;總苞半球形,總苞片邊緣干膜質。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