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七,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狹葉樓梯草ElatostemalineolatumWightvar.majusWedd.的全草。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癰疽腫毒。
中文名稱
豆瓣七別名
魚公草、青魚膽、冷青草、石寒公、萬(wàn)年青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主治 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癰疽腫毒。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diào)敷。相關(guān)論述1、《植物名實(shí)圖考》:“通肢節(jié),止痛,行血。”
2、《云南中草藥》:“消炎,接骨。主治癰疽,骨折。”
3、《臺(tái)灣藥用植物志》:“莖葉搗爛,敷刀傷及打仆傷。”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癰疽,骨折:鮮豆瓣七搗敷患處。(《云南中草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zhǎng)約40cm。莖上部密被短毛。葉皺縮,展平后斜倒卵形或狹橢圓形,長(zhǎng)5-11cm,寬1.5-3.5cm,先端長(zhǎng)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上部有疏鋸齒,上面有毛或無,下面沿脈有毛;托葉鉆形。雄花序托圓形;苞片多數(shù)。雌花序近球形。果實(shí)小,卵形。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