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七,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秦嶺巖白菜BergeniascopulosaT.P.Wang的根莖。分布于陜西等地。具有補益脾胃,收斂固腸,利水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急慢性腸胃炎,痢疾,浮腫,淋癥,白帶,崩漏,黃水瘡,禿瘡,疥癬。
中文名稱
盤龍七別名
石白菜、地白菜性味歸經(jīng)
味澀、微苦,性平。歸胃、脾、肺、腎、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益脾胃,收斂固腸,利水活血。
主治用于急慢性腸胃炎,痢疾,浮腫,淋癥,白帶,崩漏,黃水瘡,禿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藥理作用1、鎮(zhèn)咳作用;
2、抗菌作用;
3、抗?jié)冏饔谩?/p>相關論述
1、《陜西中草藥》:“補脾健胃,收澀固腸,除濕利水,活血。主治急慢性腸胃炎,浮腫,崩漏,白帶,淋癥,痢疾,黃水瘡,禿瘡,疥癬。”
2、《陜西中草藥》:“味澀、微苦,性平。”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瀉痢后腸胃虛弱:盤龍七、紅石耳各15g,朱砂七9g,黃精6g。水煎服。
2、治浮腫:盤龍七、竹根七各3g,老龍皮、紅石耳、鹿街草、金絲帶各6g,羌活9g,木通2.4g。水煎服。(1-2方出自《陜西中草藥》)
3、治白帶、崩漏:盤龍七、椿根皮各3錢,水煎服。
4、治黃水瘡、禿瘡、疥癬:盤龍七、黃柏各5錢,椿根皮1兩,共研細末,用清油或蛋清調和外敷。5、治癆傷咳血:盤龍七配瞿麥根燉豬肉內服。(3-5方出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凈,除去雜質,切片曬干。
炮制方法1、去雜,悶潤,切片,曬干。
2、飲片加5%的麩皮同炒,炒至略有香味,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藥材鑒別
鑒別盤龍七一、藥材性狀~根莖近圓柱形,一端稍細,直徑2.5-4cm。表面褐色,密被褐色鱗片及殘存葉鞘,并可見棕紅色細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棕紅色,顯粉性。氣微,味澀、微苦。盤龍七二、飲片性狀~根莖呈類圓柱形,稍扁,略彎曲,長5-25cm,直徑1-2.5cm,表面皺縮不平,棕褐色或深棕褐色,上有密集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2-3mm,節(jié)上有棕黑色鱗片狀葉基殘存,愈向上端愈多,下端較光,露出棕褐色皺縮的皮部及點狀突起的根痕,或帶有少數(shù)須根;質硬脆,斷面淡棕褐色,近邊緣有類白色點狀維管束環(huán)列,一側點稍大,另一側點較小,有時可見根莖部分枯朽呈棕褐色。氣微,味苦、澀,微甘。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