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蹄,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裂褐層孔菌Pyropolyporusrimosus(Berk)Teng的子實體。分布于西南及吉林、山西、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化癥散結,止血止帶,健脾止瀉之功效。常用于癥瘕積聚,崩漏,帶下,脾虛泄瀉。
中文名稱
裂蹄別名
裂縫木層孔菌、縫裂褐層孔菌、裂褐層孔菌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性平。歸肝、脾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癥散結,止血止帶,健脾止瀉。主治 癥瘕積聚,崩漏,帶下,脾虛泄瀉。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藥理作用 裂蹄子實體提取物對肉瘤S18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化癥,止血,和胃,止瀉。治癥瘕積聚,崩漏帶下,脾虛泄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脾虛泄瀉:裂蹄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崩漏:裂蹄炙炭與陳棕炭等量,研末,每次服3g,每日2-3次。(《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附注 根據(jù)日本文獻記載,裂蹄能治療偏癱一類的中風、腹痛、淋病,亦可用于利尿、健胃、止痢。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收后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子實體無柄。菌蓋馬蹄形或扁球形,長徑6-25cm,短徑3-13cm,厚2-10cm。表面灰色、深褐色或黑色,有同心環(huán)棱紋,粗糙,龜裂,邊緣厚。管口面暗黃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有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菌絲。木質(zhì)。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