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葉鼠曲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寬葉鼠麴草Gnaphaliumadnatum(Wall.exDC.)Kitam.的全草。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散結,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濕熱痢疾,癰疽腫毒,瘰疬,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寬葉鼠曲草別名
老鴉綿、地膏藥、地毛香、貼生鼠尾草、貼生香青、巖白菜、大火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散結,止血。主治 濕熱痢疾,癰疽腫毒,瘰疬,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1、《廣西藥植名錄》:“治痢疾,風濕,小兒驚風,哮喘。”
2、《貴州藥植目錄》:“治小兒爛口瘡,紅白痢。”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熱感冒:寬葉鼠曲草30g,水煎服。《精選草藥彩色圖譜》
2、治痢疾:寬葉鼠曲草30g,楓樹葉20g,水煎服。《精選草藥彩色圖譜》
附注 作大火草入藥除寬葉鼠曲草外,有的還用鼠曲草GnaphaliumaffinoD.Don入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一般多鮮用,也可于秋季采收,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莖枝圓柱形,直徑4-8mm,具縱條紋,密被白色綿毛,灰綠色。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類白色,中空。葉片卷曲,皺縮,平展的完整者為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4-9cm,寬1-2.5cm,先端具短尖頭,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密被白色綿毛,主脈兩面凸起,灰綠色。頭狀花序小,于枝端排成密集球狀或傘房狀。總苞近球形,直徑5-6mm,總苞片干膜質,淡黃色。雌花和兩性花小。偶見圓柱形種子。氣微,味苦。以枝葉多、色灰綠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1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