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草,中藥名。是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龍膽、三花龍膽或堅龍膽的干燥根及根莖。前三種習稱“龍膽”,后一種習稱“堅龍膽”。植物龍膽在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均有分布,生長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區。中國有龍膽屬240多種,多產于西南高山地區,北京周邊、祁連山區只有少數幾種。耐寒,喜光,耐半陰,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株高30-1500px,莖直立,上部不分枝。單葉對生,無柄,基部葉小,中上部葉卵形至披針形,葉基圓而聯合報于莖節上。花單生莖頂,廣漏斗形,深藍色,花期8-9月。
中文名稱
龍膽草別名
陵游、草龍膽、龍膽、山龍膽、苦龍膽草、地膽草、膽草、四葉膽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主治 用于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肝火目赤,耳鳴耳聾,脅痛口苦,強中,驚風抽搐。用法用量 3-6g。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陰虛津傷者慎用。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
2、《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3、《本草新編》:“龍膽草,其功專于利水,消濕,除黃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腫、退熱,皆推廣之言也。但此種過于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而血亦去,濕消而氣亦消,初起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癉之靈藥也。或謂龍膽草治濕熱,最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而亦成黃疸者,非龍膽草所能治也。尤膽草瀉濕中之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
4、《本草正義》:“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義矣。”
5、《本草圖經》:“古方治疸多用之。”
6、《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錢。(《傷寒蘊要》)
2、蛔蟲攻心刺痛,吐清水:龍膽一兩,去頭銼,水二盞,煮一盞,隔宿勿食,平旦頓服之。(《圣惠方》)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干燥。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1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