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葉,中藥名。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葉。分布于黃河以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功效。常用于瘡癤癰腫,無名腫毒,體癬,燙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苦木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治 瘡癤癰腫,無名腫毒,體癬,燙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或鮮品搗敷。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廣西本草選編》:“葉有毒,食過量引起咽痛、胃痛、嘔吐、下瀉、眩暈、抽搐,嚴重者休克?!?/p>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祛風除濕。治風濕關節痛?!?/p>
2、《湖南藥物志》:“清熱燥濕,健胃殺蟲,消炎抗菌。(主治)無名腫毒,燙火傷,水田皮炎,爛瘡發臭?!?/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瘡癤,體癬,濕疹:(苦樹)葉適量。水煎外洗。(《廣西本草選編》)
2、治無名腫毒:(苦樹)鮮葉搗爛外敷。(《湖南藥物志》)
3、治燙火傷:(苦樹)葉研末,麻油調敷。(《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洗凈,切碎,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切制: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干。(《中國藥典》1995年版)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近無柄,柄上具柔毛;邊緣具鈍齒,葉面通常綠色,有的為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2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