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母,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稔SidarhombifoliaL.的全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感冒高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黃疸,帶下,淋證,風濕痿弱,頭暈,勞倦乏力,痔血,癰疽疔瘡。
中文名稱
黃花母別名
大地丁草、黃花谷拔、拔膿消、膠粘根、黃花猛、千斤遂、黃花仔、乏力草、小本黃花草、細迷馬樁棵、黃花地挑花、膿見愁、黃花猛、地膏藥、黃花稔、黃金樹、吸血草、生扯攏、疔瘡藥、梅肉草、硬枝黃花仔、黃仔草、賜米性味歸經
甘、辛,涼。肝、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治 用于感冒高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黃疸,帶下,淋證,風濕痿弱,頭暈,勞倦乏力,痔血,癰疽疔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大劑量可用至90g。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1、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
2、祛痰潤滑作用。
3、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1、《廣西中藥志》:“清涼拔毒,消腫排膿。敷疔瘡,癤瘡,炮碼傷。”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主治感冒高燒,黃疸,慢性潰瘍,腰腿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疔瘡:黃花母生葉,黃糖少許共搗爛,外敷。(《廣西中藥志》)
2、治外傷出血:黃花稔頭適量,搗敷創口。(《閩東本草》)
3、治頸淋巴結結核:地膏藥60g,燉肉服,并以鮮葉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凈,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長短不一,幼枝被星狀柔毛,老枝無毛,有網眼狀紋理。葉多破碎,卷縮,完整葉呈長圓狀披針形或菱形,葉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被星狀柔毛。花生于葉腋,黃色。氣微香,味淡。以干燥,無泥砂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2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