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綠黃堇,中藥名,又名黃草花。為罌粟科植物灰綠黃堇CorydalisaduncaMaxim.的全草。具有清肺止咳,清肝利膽,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熱咳嗽,發熱胸痛,肝膽濕熱,脅痛,發熱,厭食油膩,黃疸,濕熱泄瀉。
中文名稱
灰綠黃堇別名
黃草花性味歸經
苦,涼。肺、肝、膽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清肝利膽,止痛。主治 用于肺熱咳嗽,發熱胸痛,肝膽濕熱,脅痛,發熱,厭食油膩,黃疸,濕熱泄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熱,背心痛,胸痛,喘氣,吐痰,痰中帶血,惡寒或因飲酒、曬太陽、喝濃茶引起的發燒:灰綠黃堇30g,余甘子30g,木香馬兜鈴20g。共研為粗粉,煎湯服。每次1-2g,每日1-3次。(《八月藥診》三味余甘子湯散)
2、治膽病皮膚發黃:灰綠黃堇10g,木香馬兜鈴15g,蒂達、圖木娘、波棱瓜花各10g。共研為粗粉,煎湯服。每次1-2g,每日1-3次。(《月王藥診》五味木香馬兜鈴湯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期采收,切段,陰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株長28-35cm或呈0.5-3cm小段。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灰綠色至綠色,具縱棱及縱向細紋;質脆,斷面中空或有髓。葉多皺縮或破碎,基生葉與莖下部葉均具長柄;葉片展平后,完整者倒卵形,長6-9cm,三回羽狀全裂,灰綠色、淺綠色或黃綠色。總狀花序位于枝頂,多卷曲或破碎,每花下有披針形苞片1枚,淺綠色;花萼2,膜質狀,淡褐色;花冠黃色,有短距,長8-12mm。蒴果多開裂,果殼綠褐色。氣清香,味微澀。藥用多切成短節,長0.5-3cm,直徑1-6mm,莖斷面中空或有髓,白色或黃白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