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糖芥,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小花糖芥ErysimumcheiranthoidesL.的全草和種子。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強心利尿,和胃消食之功效。常用于心力衰竭,心悸,浮腫;脾胃不和,食積不化。
中文名稱
桂竹糖芥別名
糖芥、打水水花、金盞盞花、苦葶藶、野菜子性味歸經(jīng)
味辛、微苦,性寒。歸脾、胃、心經(jīng)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強心利尿,和胃消食。主治 用于心力衰竭,心悸,浮腫,脾胃不和,食積不化。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研末,0.3-1g。注意事項 本品有小毒,內(nèi)服不宜過量,如出現(xiàn)嘔吐、惡心、頭暈、頭痛、心動過緩即需停服。藥理作用 糖芥總甙具有毒毛旋花子甙樣正性肌力作用,速效,蓄積性小。相關(guān)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心力衰竭。”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心臟病性浮腫:桂竹糖芥6g,水煎服。或研末0.3~0.6g,日服2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
2、治傷食停水:桂竹糖芥9g,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盛期,割取全草,曬干。或于果實近成熟時,割下全草,曬干,將種子打落,簸去雜質(zhì),取凈子入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莖圓柱形,長10-45cm,黃綠色,有縱棱和貼生的毛茸。基生葉蓮座狀,條形羽狀分裂,無葉柄;莖生葉披針形或條形,全緣或具波狀齒,兩面有毛茸。長角果微扁,四角形或近圓柱形,長2-2.5cm。種子橢圓形,略具三棱,長約0.8mm,寬約0.4mm,頂端圓或平截,基部略尖或微凹,有白色短小的種柄,表面黃褐色,具微細的網(wǎng)狀瘤點樣紋理及2條縱列淺槽;種皮薄,無胚乳,胚根背倚,子葉2片折疊。氣微,味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