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蓼子,中藥名。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polygama(Sieb.etZucc.)Mip.)帶有蟲癭的果實(shí)。分布于東北、西北及陜西、山東、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通絡(luò),活血行氣,散寒止痛的功效。治療中風(fēng)口面斜,痃癖腹痛,疝氣等病癥。
中文名稱
木天蓼子別名
天蓼子、藤天蓼子、天蓼木子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jīng)毒性
無毒(《別錄》)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通絡(luò),活血行氣,散寒止痛。主治 治療中風(fēng)口面斜,痃癖腹痛,疝氣。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克。注意事項(xiàng) 孕婦慎用。相關(guān)論述1.《藥性論》:治中賊風(fēng),口面斜,主冷痃癖氣塊,女子虛勞。
2.《本草圖經(jīng)》:治諸冷氣。
3.《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有溫暖身體之效,用于腰痛疝痛。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腰痛:木天蓼子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藥》)
2.治寒濕腰痛:木天蓼子6克,熟地9克,葫蘆巴6克,狗脊9克,紅花6克,桃仁6克,白酒500ml。浸泡5~10日后,每日服2次,每次20ml。(《青島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漿果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5-3cm。表面皺縮,黃白色或淡棕色,先端有喙,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細(xì)小,多數(shù),黑褐色,長1.5-2cm。氣微,味辛、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