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藤,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Piperwallichii(Miq.)Hand.-Mazz.[P.wallichii(Miq.)Hand.-Mazz.var.hupehense(C.DC.)Hand.-Mazz.]的莖葉或全株。南藤分布于甘肅南部、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濕,強腰膝,補腎壯陽,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寒濕痹,腰膝酸痛,陽痿,咳嗽氣喘,痛經(jīng),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南藤別名
丁父、丁公寄、丁公藤、搜山虎、風藤、巴巖香、三角楓、石蔞藤、細葉青竹蛇性味歸經(jīng)
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毒性
無毒(《開寶本草》)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強腰膝,補腎壯陽,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治 用于風寒濕痹,腰膝酸痛,陽痿,咳嗽氣喘,痛經(jīng),跌打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釀酒;煮汁,熬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搗爛炒熱敷;浸酒外搽。注意事項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服。藥理作用1、對冠脈循環(huán)的影響:增加冠脈流量;
2、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
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煮汁或浸酒服,惟服后令人發(fā)膠汗,如癡迷一樣,故不可多飲。”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陰虛火旺者忌用。”
3、《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孕婦慎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寒濕痹,腰膝冷痛:石南藤30g,淫羊藿30g,五加皮30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9g。水煎,溫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風濕腰膝痛:巴巖香、鐵筷子、臭牡丹根、豨薟草各15g。水煎服,以酒為引,日3次。(《草木便方今釋》)
3、治風虛,逐冷氣,除痹痛,強腰膝:石南藤煎汁,同曲米釀酒飲。(《綱目》南藤酒)
4、治癱瘓:石南藤15g,首烏、千斤拔各30g。水煎服。(《梧州地區(qū)中草藥》)
5、治跌打扭傷:石南藤適量。搗爛,加酒適量,蒸熱,內服少許,外搽患處。(《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
6、治傷風:丁公藤葉一二塊。煮酒服之,汗如雨下即愈。(《嶺南采藥錄》)
7、治哮喘,久咳:巴巖香、淫羊藿各30g。泡酒500g,常服,每次10ml。(《草木便方今釋》)
8、治胃痛:石南藤15g,臭胡椒15g,良姜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9、治熱淋莖中痛或膿糊住馬口:石南藤二錢,木賊八分,甘草一錢,八仙草二錢。水煎,點水煎服。(《滇南本草》)
10、治牙齦腫痛:石南藤莖少許。放口內嚼爛,含痛處。(《湖南藥物志》)
11、治風疹塊:石南藤、路路通、忍冬藤各30g。水煎,洗澡。(《湖北中草藥志》)
12、治潰瘍:鮮石南藤葉。滾米湯浸軟,貼患處。
13、治婦女會陰破裂:石南藤全草適量。煲水外洗患處,每日3次,連洗數(shù)日,能加速傷口愈合。(12-13方出自《粵北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割取帶葉莖枝,曬干后,扎成小把。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成小段,干燥。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一、藥材性狀
莖扁圓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細紋,節(jié)膨大,具不定根,節(jié)間長7-9cm;質輕而脆,橫斷面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灰褐色的髓。葉多皺縮,展平后卵圓形,上表面灰綠色至灰褐色,下表面灰白色,有5條明顯突起的葉脈。氣清香,味辛辣。以枝條均勻、色灰褐、葉片完整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為不規(guī)則小段,莖葉混合。莖枝呈扁圓形,直徑1-3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縱紋,節(jié)膨大,上生不定根。質輕而脆。葉灰綠色,皺縮。氣清香,味辛辣。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