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馬蹄草,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紅馬蹄草HydrocotylenepalensisHook.傘形科植物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痰中帶血,痢疾,泄瀉,痛經,月經不調,跌打傷腫,外傷出血,癰瘡腫毒。
中文名稱
紅馬蹄草別名
馬蹄肺筋草、接骨草、塌菜、八角金錢、大葉止血草、水錢草、大雷公根、大地星宿、金錢薄荷、大葉止血蓮、紅石胡荽、大雷公藤、銅錢草、一串錢、大馬蹄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肝、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化瘀止血,解毒。主治 感冒,咳嗽,痰中帶血,痢疾,泄瀉,痛經,月經不調,跌打傷腫,外傷出血,癰瘡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相關論述1、《重慶草藥》:“去瘀生新,除寒解表。瘡口發癢者,敷之去風熱止癢;骨折脫臼者,外包可接骨投榫。”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腫解毒,活血止血。”
3、《四川常用中草藥》:“清肺熱,散血熱。治吐血,跌打損傷,感冒咳嗽等癥。”
4、《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消食和胃。主治赤白痢,水瀉,傳染性肝炎,肺熱咳嗽,瘡癰腫毒。
5、《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治肺熱咳嗽,痰中帶血,月經不調,痛經。”
6、《廣西民族藥選編》:“切碎或研粉與雞蛋蒸服,治肺結核,哮喘,支氣管炎。水煎服,治尿道炎。搗汁涂,治帶狀皰疹。”
7、《臺灣藥用植物志》:“治眼病,腹病,瘧疾,創傷,驅除蛔蟲等。”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銅錢癬,痔瘡:鮮紅馬蹄草加食鹽搗爛,取汁外搽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皮膚丹毒,帶狀皰疹:(紅馬蹄草)鮮草適量。搗爛兌水、醋外搽,每日5-6次。(《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葉多皺縮成團,展開后長約15-30cm,莖纖細柔軟而彎曲,有分枝,被疏毛,節上生根。單葉互生,葉柄基部有葉鞘,被毛;葉多皺縮,完整葉呈圓腎形,5-9掌狀淺裂,裂片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有缺齒,具掌狀葉脈,兩面被紫色短硬毛。質脆。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