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中藥名。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ApisceranaFabr.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體中排出的毒汁。具有祛風除濕,止痛之功效。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腰肌酸痛,神經痛,高血壓,蕁麻疹,哮喘。
中文名稱
蜂毒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肝、肺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止痛。主治 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腰肌酸痛,神經痛,高血壓,蕁麻疹,哮喘。用法用量 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兩種?;罘潴Т谭ǎ好看斡?-5只蜂,用手捏住蜂頭,將蜂尾貼近患處皮膚,使之螫刺,約1min后,將蜂彈去,拔出蜂針,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選用患處痛點、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內或皮下輪換注射,用量從每次1-3蜂毒單位(每1蜂毒單位含蜂毒0.1ml)開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單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單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單位,維持1-2個月,每療程總量約200-300蜂毒單位,間歇3-5天進行第2療程。注意事項 結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腎臟病、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及對蜂毒過敏者均禁用。兒童及老年患者慎用。藥理作用1、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2、對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3、溶血和抗凝血作用。
4、對內分泌系統功效的影響。
5、對平滑肌的作用。
6、對各種實驗性炎癥的影響。
7、對動物和植物實驗性腫瘤的影響。
8、抗菌作用。
9、抗輻射作用。
10、對免疫功效的影響。
相關論述1、《吉林中草藥》:“祛風濕。治風濕性關節炎?!?/p>
2、《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濕,止疼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酸痛,坐骨神經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現廣泛采用電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個金屬絲制的柵狀電網下面繃一層薄膜。此取毒器與一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為具有可調電壓的直流電源和一個電流斷續器組成的線路結構。取毒時將取毒器置于蜂箱門口。蜜蜂觸及電網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繼續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膠狀物,取下膜將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陰涼干燥處,密閉,避光,或將蜂毒制成注射劑用。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藥材鑒別
鑒別 新鮮蜂毒為透明液體,具芳香氣,味苦。但室溫下很快干燥成類白色或淡黃色結晶體,微透明而閃亮,氣微香,刺激性較強。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3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