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竹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蘆竹ArundodonaxL的根莖。分布于西南、華南及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具有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之功效。常用于熱病煩渴,虛勞骨蒸,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火牙痛。
中文名稱
蘆竹根別名
蘆荻頭、樓梯桿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寒。歸肺、胃經毒性
無毒《四川中藥志》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瀉火,生津除煩,利尿。主治 熱病煩渴,虛勞骨蒸,吐血,熱淋,小便不利,風火牙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體虛無熱者慎服。藥理作用1、降壓及解痙作用。
2、抗乙酰膽堿作用。
3、興奮子宮,釋放組織胺。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瀉火。主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現代常用于小便不利,牙痛等。附注1、《本草匯言》:“蘆竹,似蘆,出揚州東垂,肌理勻凈,可以為篪。”
2、《嶺南采藥錄》:“其根類竹頭,與水蓢蔃不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拔取全株,砍取根莖,洗凈,剔除須根,切片或整條曬干。炮制方法1、鮮蘆竹根:取鮮品,除去雜質,洗凈,切厚片。
2、蘆竹根:取原藥材去雜質,洗凈,潤軟,切成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蘆竹根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鮮蘆根埋于濕沙中,臨時取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根莖呈彎曲扁圓條形,長10-18cm,粗2-2.5cm,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筍子芽胞突起,基部周圍有須根斷痕;有節,節上有淡黃色的葉鞘殘痕,或全為葉鞘包裹。質堅硬,不易折斷。以質嫩、干燥、莖稈短者為佳。
2、飲片性狀:鮮蘆竹根為類圓形的厚片,直徑2-2.5cm。外表面棕黃色,具光澤,有時可見大小不等的芽胞突起及葉鞘殘痕,切面淡黃白色。質堅而韌。氣微,味苦。蘆竹根為扁圓形厚片。外表面淺黃棕色,具縱向皺紋。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