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巴,中藥名。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具有健胃消滯,清熱通淋之功效。用于反胃,痢疾,腸風下血,帶下,淋濁,血風瘡。
中文名稱
腐巴別名
鍋炙、豆腐鍋巴性味歸經
苦、甘,涼。歸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健胃消滯,清熱通淋。
主治用于反胃,痢疾,腸風下血,帶下,淋濁,血風瘡。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綱目拾遺》:“治淋濁,補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翻胃: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砂糖湯調服,白湯下。
2、治痢疾:陳冬米(炒)、豆腐鍋巴,各等分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服后宜餓半日。(1-2方出自《綱目拾遺》引《神方珍記》)
3、治淋濁,補血:豆腐鍋巴一兩,川連一錢。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赤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白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綱目拾遺》引《慈航活人書》)
4、治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干,用川連、腐巴粉末、真麻油調搽,干則再涂。(《綱目拾遺》引《慈航活人書》)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1天左右(夏季可較短),待豆浸胖后,帶水磨碎,濾去渣滓,入鍋煮沸,即成豆腐漿,再點以鹽鹵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無部分水分,即成。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