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紫萁,中藥名。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OsmundacinnamomeaL.的根莖。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驅蟲,利尿之功效。用于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傷出血,鉤蟲病,蟯蟲病,小便不利。
中文名稱
桂皮紫萁別名
紫萁、牛毛廣東、貫眾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入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驅蟲,利尿。主治 用于痄腮,流感,痢疾,鼻衄,崩漏,外傷出血,鉤蟲病,蟯蟲病,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2-3次。外用:適量,研末調涂。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用于流感、氣管炎、痢疾、功效性子宮出血與小便不利。”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流感:分株紫萁30g,大青葉15g。煎服。
2、治痢疾:分株紫萁30g,地錦草15g。煎服。
3、治鼻出血:桂皮紫萁炒炭研末,每服3g,每日2次。
4、治功效性子宮出血:分株紫萁30g,烏賊骨12g。研末,每服3g。(1-4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洗凈,除去須根及葉柄,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呈紡錘形或不規則的長球形,稍彎曲,長10-15cm。直徑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葉柄殘基及須根。葉柄殘基呈扁圓柱形,兩邊具耳狀翅,翅易脫落;質堅硬,斷面呈新月形或扁圓形,可見馬蹄形維管束,在維管束的背面及兩側各有一群厚壁組織,耳狀翅中央的厚壁組織為點狀。氣微,味微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