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桑根,中藥名。為桑科植物雞桑MorusaustralisPoir的根或根皮。分布于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肺,涼血,利濕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衄血,水腫,腹瀉,黃疸。
中文名稱
雞桑根別名
小葉桑根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寒。歸肺、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涼血、利濕。主治 用于肺熱咳嗽,衄血,水腫,腹瀉,黃疸。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相關論述1、《貴州草藥》:“清熱涼血,利濕。”
2、《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清肺熱、鎮咳。治腹瀉、水腫,風濕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肺熱咳嗽:雞桑根15g,魚腥草、百折耳各30g,水煎服。
2、治黃疸:雞桑根、清明菜、車前草各15g,水煎服。
3、治腹瀉:雞桑根、苦蕎頭各15g,黃山藥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藥天然藥物彩色圖集》)
4、治鼻血:小巖桑根9g,榕樹須15g。煨水服。
5、治黃疸病:小巖桑根15g,茅草根30g。煨水服。(4-5方出自《貴州草藥》)
附注 河北省部分地區以雞桑根作桑白皮使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乘鮮時刮去栓皮,洗凈;或剝取白皮,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根皮呈帶狀,大小不一。外表黃白色或白色,有時殘存棕黃色或紅黃色的栓皮斑塊,具縱紋,較粗糙。內表面灰白色,較光滑,有縱裂痕。質柔韌,易縱折斷,縱向撕裂則見纖維牽連,并有白粉飛出。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