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茶,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蒙古蕕CaryopterismongholicaBunge的嫩莖葉。分布于華北及陜西、甘肅等地。具有嫩莖葉。之功效。常用于飲食不消,脘腹脹滿,浮腫,小便不利,風濕腰腿疼痛。
中文名稱
藍花茶別名
餓死鬼、吃不飽草、藍花菜、山狼毒、白沙蒿性味歸經(jīng)
味辛、甘,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氣消食,利水消腫。主治 飲食不消,脘腹脹滿,浮腫,小便不利,風濕腰腿疼痛。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相關(guān)論述1、《內(nèi)蒙古中草藥》:“調(diào)中,祛濕,行氣,利水。”
2、《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消食理氣,祛風濕,活血止痛。治消化不良,腹脹;煎水外洗,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藍花茶30g。炒,水煎,分2-3次服,或泡水當茶飲。(《甘肅中草藥手冊》)
2、治浮腫,小腹急,小便赤澀:蒙古蕕9-15g,赤小豆9-15g。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切碎,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枝圓柱形,稍扭曲,長短不一,直徑1-4mm,表面紫褐色,有細縱紋及灰綠色葉痕。葉多脫落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4cm,寬2-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均有短絨毛;葉柄長約3mm。可見腋生聚傘花序,花皺縮成團,暗紫色。葉、花揉搓后有香氣,味稍苦。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