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金盞菊CalendulaofficinalisL.的根。產于河北、江蘇、福建等地。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癲癇,疝氣,胃寒疼痛。
中文名稱
金盞菊根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主治 癲癇,疝氣,胃寒疼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鮮品可用至120g。相關論述《內蒙古中草藥》:“行氣活血。主治胃寒痛,疝痛。”
《內蒙古中草藥》:“味淡,性平。”
《福建藥物志》:“微苦,平。”
《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散瘀,行氣利尿。主治癥瘕疝氣,胃寒疼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癥瘕:(金盞菊)干根30-6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疝氣:(金盞菊)鮮根60-12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胃寒痛:(金盞菊)鮮根30-60g。水煎或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開花期采挖。割去地上部分,烘干或置通風處干燥。亦可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本品根莖粗短,頂端有多數莖基及葉柄殘痕,質稍硬。根莖簇生多數細根,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質較柔韌。氣微香,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