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的葉。全國(guó)各地均有栽培。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具有清肝明目,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頭風(fēng),目眩,疔瘡,癰腫。
中文名稱
菊花葉別名
容成性味歸經(jīng)
味辛、甘,性平。入心、肺、肝、膽四經(jīng)毒性
無(wú)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清肝明目,解毒消腫。
主治頭風(fēng),目眩,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guān)論述《食療本草》:“主頭風(fēng),目眩,淚出,去煩熱,利五臟。”
《口華子》:“明目。”
《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膽。治五疔、疳疔毒、癰疽、惡瘡。”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紅絲疔:白菊花葉(無(wú)白者,別菊亦可,冬月無(wú)葉,取根),加雄黃錢許,蜒蛐二條,共搗極爛,從頭敷至絲盡處為止,用絹條裹緊。(《綱目拾遺》)
2.治疔毒及一切無(wú)名腫毒:白菊花葉連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滾酒調(diào)服;用酒煮服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處,留頭不敷,蓋被睡臥出汗。(《壽世良方》菊花飲)
3.治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咽喉腫痛:嫩菊葉、山豆根、松羅茶、夏枯草、蘇薄荷各等分。煎湯頻漱。(《瘍醫(yī)大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摘,洗凈,鮮用或曬干。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524.html





